1—7月份全市经济运行分析
2017年09月08日 来源:朔州统计局

  1—7月份全市经济继续呈现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。供给侧指标稳中有升,市场物价保持稳定,经济运行更趋稳健;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速,新兴动能不断积聚,发展质效显著提升。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,经济运行仍然稳中有忧,部分指标持续向好难度较大,经济下行压力仍旧存在。 

  一、 供给侧指标稳中向好

 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451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7.1%,增幅同比回升6.7个百分点,高于全国、全省平均水平0.2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六位。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.7亿元,增长1.9%;第二产业增加值229.3亿,增长5.2%;第三产业增加值206亿元,增长9.9%。 

  (一)农业生产形势稳定。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.1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.6%。其中,农业产值2.7亿元,增长8.6%;林业产值6.3亿元,增长4.6%;畜牧业产值23.5亿元,增长1.7%。 

  (二)工业生产稳中有升。1—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7亿元,同比增长7.1%,增速比上半年回升1.1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九位。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7.4亿元,增长8.6%;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59.6亿元,增长7%。 

  (三)服务业较快增长。1—7月份全市6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8.9亿元,同比增长17.8%。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速达到9.9%,增幅超出全市经济2.8个百分点,在去年上半年增长3.5%的基础上增幅进一步扩大6.4个百分点。 

  (四)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。7月末,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53.6亿元,比年初增加57.7亿元,增长4.5%;其中单位存款364.4亿元,增加9亿元,增长2.5%,个人存款958.8亿元,增加44.3亿元,增长4.8%。7月末,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06.6亿元,比年初增加29.3亿元,增长5.1%;其中短期贷款200亿元,减少3.8亿元,下降1.9%;中长期贷款331.5亿元,增加32.8亿元,增长10.9%。 

  二、需求侧指标分化明显 

  (一)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滑。由于受市场投资需求不旺、资金紧张、煤矿安全事故、去产能、去库存、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,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大幅下滑。1—7月份全市完成投资163.4亿元,下降40.1%,增幅与上半年持平,继续处于全省末位。 

  (二)消费品市场稳中向好。1—7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7.4亿元,同比增长4.6%,增速比去年同期回升12.1个百分点。其中城镇完成零售42亿元,增长4%;乡村完成零售5.4亿元,增长9.8%,乡村零售增速高于城镇5.8个百分点。 

  (三)对外贸易平稳增长。1—7月份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1520万元,同比增长3.6%,增速分别较一季度、上半年加快1.2和4.4个百分点。其中,出口15597万元,同比增长16.2%,增速居全省第五位;进口15923万元,下降6.4%,降幅分别较一季度、上半年收窄11.5个和8.5个百分点。 

  三、市场物价平稳运行 

  (一)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。1—7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.1%,比一季度回落0.1个百分点,比上半年回升0.1个百分点。八大类消费品价格整体呈现“七升一降”,其中食品烟酒类涨1.2%,衣着类涨1.5%,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涨0.2%,交通通信类涨0.1%,教育文化和娱乐类涨0.8%,医疗保健类涨5.8%,其他用品和服务类涨2.5%,只有居住类下降0.7%。1—7月份,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.7%,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0.5和0.1个百分点。 

  (二)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放缓。1—7月份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8%,涨幅较上半年回落0.9个百分点,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上涨30.5%,涨幅比上半年回落1.7个百分点。1—7月份全市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5.4%,较上半年回升0.5个百分点。7月份,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、购进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月上涨13%和8.5%。 

  四、转型态势得到延续 

  (一)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显效。扎实推进“三去一降一补”重点任务,供给质量继续改善。去产能效果持续显现,1—7月份全市煤炭行业完成投资16.0亿元,比去年同期减少27.3亿元,下降63.0%;电力行业完成投资20.0亿元,同比减少41.4亿元,下降67.4%。全市原煤产量同比下降0.98%,电解铝下降8.77%,而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2.6倍,瓷质砖、玻璃包装容器、石黑及碳素制品产量分别增长25.45%、15%和151.53%。企业杠杆率继续回落,1—7月份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0.1%,同比下降1.6个百分点。去库存步伐加快,1-7月份,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14.8亿元,比去年同期减少2.65亿元,下降15.2%;商品房销售面积为55.26万平方米,比去年同期增加17.4万平方米,增长45.8%,增速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;商品房待售面积为200.2万平方米,比去年同期减少55.6万平方米,下降21.7%。商品房去库存周期为25个月,比上月又缩短了20个月。降成本效果显现,1—7月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1.1%,同比上升7.6个百分点;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65.8元,同比减少4.3元。补短板力度加大,从财政支出方面看,1—7月份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达15.5亿元,同比增长71.1%;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9.9亿元,增长12.7%;节能环保支出2.1亿元,增长2.2%。 

  (二)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持续加大。 

  1、食品、炼焦、建材和机械四大转型工业投资成倍增长。1-7月份,全市四大转型工业完成投资30.2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17.4亿元,增长1.35倍,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.4个百分点。其中:食品工业完成投资6.9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3.8亿元,增长1.2倍,拉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.4个百分点;炼焦工业完成投资0.56亿元,比上年同期净增0.56亿元,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.2个百分点;建材工业完成投资18.9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11.0亿元,增长1.39倍,拉动全市投资增长4.0个百分点;机械工业完成投资3.9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2.0亿元,增长1.1倍,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.7个百分点。 

  2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快速增长。1-7月份,全市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.98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0.79亿元,增长35.8%,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.29个百分点。其中: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完成投资0.15亿元,比上年同期净增0.15亿元,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.05个百分点;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完成投资1.76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0.42亿元,增长30.9%,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.15个百分点;新能源汽车产业完成投资1.07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0.22亿元,增长26.4%,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.18个百分点。 

  3、非煤电产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加快。1—6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中,煤炭行业共完成增加值121.9亿元,同比增长5.2%,增速低于全市规上工业1.9个百分点;电力行业增加值26.8亿元,增长11.4%,增幅高于全市规上工业4.3个百分点;非煤电行业增加值18.3亿元,增长11%,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3.9个百分点。 

  4、三次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。上半年全市GDP内部三次产业构成由去年同期的4.2:50.2:45.6演化为3.5:50.8:45.7,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.7个百分点,第二、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0.6和0.1个百分点。 

  五、发展质效稳步提升 

  (一)工业效益明显好转。1—7月份,全市232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1.3亿元,同比增长42.7%,实现利税107.5亿元,增长157.1%,实现利润57.7亿元,增长3.5倍。亏损企业由去年同期的80家减少为61家,亏损企业亏损额由去年同期的26.2亿元下降为12.9亿元,下降了50.5%。 

  (二)财政收入大幅增长。1—7月份,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.4亿元,同比增长58.1%,增幅比去年同期回升84.1个百分点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0.1个百分点,增幅在全省排名由去年同期的倒数第一位跃升为第二位。全市含开发区在内的七个县区中,除朔城区和应县外,其余5个县区公共预算收入均呈现大幅增长态势,其中平鲁区增长48.8%,山阴县增长128.3%,怀仁县增长68.4%,右玉县增长36.9%,开发区增长67.6%。 

  1—7月份,全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.1亿元,同比增长6.7%,其中,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.7亿元,增长33.2%。 

  (三)居民收入稳步提高。在各项稳增长、惠民生政策的强力推动下,全市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。上半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337元,同比增长6.9%,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.2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四位;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14591元,同比增长6.2%,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.9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三位。 

  六、下行压力依然存在 

  (一)实体经济运行仍旧困难。

  1、煤炭行业优势难以发挥。今年以来我市煤炭行业虽然表现出一定的恢复性增长,但相对于当前煤价持续高位运行的市场形势而言,增势并不十分明显。制约当前煤炭行业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:一是部分煤矿资源枯竭,出现停产歇业;二是个别企业退出产能;三是由于安全事故和环境影响问题导致停产整顿;四是部分煤矿由于地质条件限制,产量下降。特别是5、6、7连续三个月份,全市原煤产量出现下滑,对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所显现。 

  2、电力行业经营状况欠佳。虽然今年我市电力行业生产呈现逐月加快的良好势头,但目前市场电价走势仍然低迷。1—7月份,全市电力生产行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3.8%,其中火电行业降幅达到4.3%,由此导致电力行业效益低下,迟迟不能走出经营困境。1—7月份,全市33家电力、热力生产供应企业累计实现利润-1.1亿元,处于全行业整体亏损当中,亏损企业亏损额高达6.4亿元,增长55.5%。 

  3、非煤电行业拉动作用有限。今年以来我市非煤电行业虽然总体增势较好,但由于比重偏低,拉动作用有限。1—7月份,全市非煤电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仅占全市规上工业11%,仅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.3个百分点。而且在19个非煤电行业中,仍有5个行业增加值下降。 

  4、亏损企业数量仍然较多。尽管今年全市工业整体营利水平大幅回升,但仍有不少企业经营状况欠佳,6月末全市232户规上工业企业中仍有61户企业亏损,总数占到26.2%,亏损企业亏损额虽然同比大幅下降,但仍然高达11.8亿元以上,2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仍有4个行业处于整体亏损当中。 

  (二)投资增长后劲乏力。

  1、在建项目大幅减少。截止7月底,全市在库项目576个,比去年同期减少459个;在库项目计划总投资1351.1亿元,比去年同期减少118.6亿元,下降8.1%。 

  2、新开工项目严重不足。截止7月底,全市新开工项目388个,比去年同期减少478个,下降55.2%;计划总投资216.5亿元,比去年同期减少185.5亿元,下降46.1%;本年完成投资108.3亿元,比去年同期减少169.2亿元,下降61.0%。在本年新开工项目中,亿元以上项目35个,比去年同期增加6个,但计划总投资105.3亿元,同比下降10.8%,本年完成投资30.6亿元,下降14.8%。 

  3、资金来源明显不足。截止7月底,全市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本年到位资金159.2亿元,比去年同期下降67.5%。其中:国家预算资金13.1亿元,下降53.0%;国内贷款13.5亿元,下降57.9%;自筹资金115.0亿元,下降72.5%。 

  (三)财政收支压力仍然较大。虽然近年来我市地方财政收入水平总体下降,但财政支出却呈现整体上涨趋势,今年上半年,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增幅远低于收入,但支出总量明显高于收入总量,1—7月份,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已突破72亿元,超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近27亿元,收支差额一直居高不下。一方面各级政府为了帮助困难企业尽摆脱困境,不得不采取“减税免费”政策,另一方面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、加大环境保护治理力度、扩大区域有效需求、引导经济社会转型升级,不得不增加公共财政支出,再加上资源税、营改增等一系列税制改革使得地方税收比例大幅下调,由此导致地方财政收支压力与日俱增。 

  后5个月,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有大的改变,煤炭价格高位运行的格局仍将持续,大的宏观环境仍然有利我市经济整体向好发展。下一步,要紧紧围绕 “两大任务”,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,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力,稳步增进社会民生福祉,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。 (作者:综合科 尹 权)

  

  

【关闭】 【打印】 (责任编辑:吕文官)
关于我们| 联系我们| 网站声明| 网站地图

主办单位:朔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:朔州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
晋ICP备07500137号  晋公网安备 14060202000030 号 网站标识码 1406000020